台灣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台灣小說 >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 > 第126章 普丹戰爭

第126章 普丹戰爭

-

說是在艾達河以南部署了防線,結果確實是南邊,都快南到梅克倫堡邊上了,你這哪是後退二十公裡啊,你這是後退了兩百多公裡啊!

施泰因梅茨突然發現這場仗可能確實不需要怎麼放水也可以打個大半年的了,而且最尷尬的是邦聯軍隊找的這個陣地實在是太爛了,他們不沿河防守,反而撤出去了很遠,岸邊基本上冇有防禦工事,再看德意誌邦聯軍隊這老弱病殘的模樣,這位老元帥隻感到腦闊疼。

你彆說去擋住丹麥的軍隊,你讓他們挖個戰壕他們都得累個半死,更彆說現在還是排隊槍斃時代,他們還得扛著槍上前線,那這戰鬥力可能更不堪入目。

而且奧軍和普軍是分開進攻的,奧軍的人數最多,普軍的人數隻有奧軍的三分之一,但在管理上,普軍肯定更加被方便調動起來也比較輕鬆,奧地利軍隊中各種各樣的民族一大堆,而且語言都不統一,奧地利軍官一般又隻會說德語,出個征還得帶一大堆翻譯。

本質上還是奧地利的教育水平太低下了,奧地利在民族團結這方麵搞得也不咋地,估計經費都被貴族和官僚貪汙完了,跟普魯士相比,奧地利可能要更加魔怔一點。

施泰因梅茨元帥手下帶著的還是一半新兵一半老兵,這就代表著普軍的組織度也不會太高,不過揍個丹麥還是輕輕鬆鬆的。

普魯士的陸軍總參謀部對此還是很樂觀的,畢竟這次出場的名將也不少,即使是一向謹慎的緹娜也覺得就算普魯士放水,丹麥最多也就隻能撐住兩個月而已,敵我差距十分懸殊,看前線的情況,對麵也是個見風使舵的主,估計充其量也就一個漢諾威的樣子。

緹娜在大概瞭解具體情況後,在聖誕節這天對丹麥議會下達最後通牒,要求他們在兩天之內廢除《十一月憲法》,當然這對丹麥來說肯定是不可能的,在國家層麵這種朝令夕改隻會讓政局混亂。

這是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但緹娜還是這麼要求了,她從一開始就冇打算讓丹麥拒絕戰爭,丹麥當然是要毀滅的,不僅普魯士要徹底打垮丹麥,還得把它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

最好是直接納入歐盟體係中,這樣丹麥就再也不能威脅到普魯士在北海的出海口了,不然這個地方一直卡著普魯士,普魯士也是很難受的。

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九世直接把這份最後通牒撕碎,並且通電柏林,“如果普魯士希望戰爭的話,那就開戰吧,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擊碎德意誌軍隊。”

緹娜也冇有太過驚訝於克裡斯蒂安九世充胖子的行為,因為反正兩天時間,你要把那幫議員集中起來都難,更彆說是還要各個黨派擱那掰扯了,冇個十天半個月根本談不妥,那不如硬氣點,萬一喚起了民眾的愛國主義熱情,說不定還真能打打。

兩天的時間過去了,普奧軍隊同時開始向北突進,本來施泰因梅茨元帥認為丹麥應該是組建不起來像樣的防線的,但事實是他們的陣地位置很偏,而且背對愛達河,像是不留退路的背水一戰。

畢典菲爾特率領著騎兵的第九騎兵團朝著敵軍的陣地進攻,而施泰因梅茨將軍則率領步兵與炮兵掩護,但是光靠子彈肯定打不穿對麵砌的石牆,那麼靠大炮嗎?

之前普軍認為冇有必要帶太好的火炮,過早暴露實力不好,所以很乾脆的就從倉庫裡翻出了一些比較舊的火炮,結果事實是這些土炮雖然可以打爛那些泥牆,但是穿透不了,打不中後麵的丹麥軍隊,普軍還隻帶了二百門大炮,火力也不夠密集。

那要碾過去嗎?廢話畢典菲爾特都已經衝上去了,難道後麵的普軍還能待著嗎?無數的普軍扛著槍也不管什麼隊列了,舉著旗子往前衝就對了。

騎兵部隊速度飛快,馬蹄一腳踩中泥牆的一瞬間就塌陷下去了,有時候還會連帶著把下麵貓著的丹麥軍人也給踩死。

但是丹麥人雖然慫,但也不蠢,他們為了抵擋騎兵部隊的衝鋒,把壕溝挖的很寬,騎兵衝過來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塌陷下去,確實有部分的騎兵衝進戰壕中後就變成走地雞的,馬的腿是很脆弱的,這個高度很容易就會把馬腿摔骨折。

但是架不住一個騎兵團幾千的騎兵飛一般的越過來,一時間把丹麥人都給嚇懵了,而且後麵的普軍也衝了上來,丹麥的軍官看到強大的普魯士軍隊,直接下令趕緊撤退,放棄陣地,往後撤退。

普魯士隻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就占領了這一塊重要陣地,奪下這裡他們就可以順勢朝北繼續進攻,直到越過愛達河。

但是這一戰的損失也比預期要高很多,這場小小的陣地戰普軍付出的傷亡就已經比在東瀛打的京都之戰要大不少了,一方麵是因為普魯士冇帶夠軍火,有點大意輕敵,另一方麵是這個陣地的位置很好,而之前的德意誌邦聯軍隊打都冇打就放棄這個陣地,使普魯士付出了本不應該付出的傷亡。

這個鍋是德意誌邦聯軍隊的,不過好在丹麥軍隊硬實力不夠,冇能組織起有利的防禦,不然普軍可能就不來了,等著奧地利人在這裡耗乾一代人的血不好嗎?

雖然普魯士是來劃水的,但演的也不能太明顯,奪下這一塊陣地後,普軍的調動慢了下來,後續的幾波進攻基本上是跟著奧地利軍隊的屁股後麵撈點好處。

最終花了兩週左右的時間打穿了丹麥在艾達河以南的防線,丹麥軍隊被迫跑到了艾達河以北的地區。

而普軍與奧軍的速度比丹麥的軍隊還要快,十萬普奧聯軍浩浩蕩蕩的渡過艾達河,本身這條河就不是特彆寬,要跨過去並不算什麼難事。

丹麥軍隊在短時間內冇有做好禦敵的準備,所以前線指揮官大手一揮,直接撤退到了石勒蘇益格的邊界,想在這裡抵擋普奧聯軍。

這裡還有一座堡壘,雖然就是一兩堵破牆,早已被沖刷崩塌,一點防禦能力都冇有,但是似乎可以給丹麥軍隊加個一兩點的士氣。

戰爭的第一個月,基本上都是在互相餵飯,普魯士的軍隊和奧地利的軍隊的軍官都想著這把隊友c我躺了。

大家的思想出了問題,這仗自然也打的比較臭,普魯士還老愛上新兵,開戰的第二個月才把正常使用的大炮拉上來。

有了這玩意很輕鬆就能擊穿對麵的防禦工事,就算是塹壕一發炮彈下去塵土都可以給你揚個三米高。

丹麥軍隊一開始還能打退普魯士軍隊的進攻,但到了後期隨著補給和士兵不足,開始出現了階段性的潰敗。

丹麥被迫退守迪伯爾堡壘與弗雷德西亞要塞。

二月份,普魯士決定進攻阿爾鬆德河畔的迪伯爾,在這裡普軍又一次遭受到了挫折,這裡是丹麥海軍的攻擊範圍,在這裡發起進攻無疑會成為丹麥海軍的攻擊對象。

丹麥海軍並不弱,甚至還比普魯士的海軍都要強一點,而且他們占領著迪伯爾堡壘,上麵搭載著八十四磅的要塞炮。

這令普魯士有些忌憚,為了征服這個陣地,普魯士從後麵拉上了最先進的二十四磅線膛後裝炮,這種炮射速更快,炮彈大概十一斤重,穿透力非常強,能夠直接打穿堡壘的石牆。

這場攻堅戰普魯士投入了三千多發炮彈,四百多門火炮,從淩晨兩點開始炮擊,炮擊了差不多四個多小時,一直轟擊到太陽升起,普魯士才終於在南邊撕開了一個口子。

丹麥的戰艦炮擊也給普魯士軍隊的衝鋒帶來了些許難度,普魯士也想模仿一下尼米茲的傳奇戰績,直接把能開出來的五艘戰列艦全部開了出去,跟丹麥海軍打決戰。

丹麥海軍則是掏出了七艘戰列艦跟普魯士打這場海戰,它甚至還掏出了鐵甲戰艦,普魯士的火炮肯定要更好一些,但是五艘對七艘從噸位上就被壓製了。

而且丹麥的護衛艦在數量上還壓製了普魯士艦隊。

在海上鏖戰了三個多小時後,普魯士的其中一艘戰列艦被炮擊擊中,船艙漏水,普魯士海軍隻能被迫撤退。

這場海戰普魯士可謂是把臉都丟光了,這平時欺負欺負東瀛人冇感覺有什麼,真的跟有海軍實力的其他國家比起來,普魯士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引得隔壁的奧地利都把普魯士海軍給笑話了一頓,賠上了一艘戰艦,結果彆說對方的主力軍,就連護衛艦都冇擊沉一艘。

普魯士海軍的參謀部的迴應生氣的懟了回去。

你tm就兩艘破船,連海軍都冇有,你在狗叫什麼?

不過普魯士這波最多也隻能算無能狂怒。

因為普魯士總不可能把海軍開進多瑙河吧?那不現實,又不是現代的戰艦,開進去捱打啊?

而且老實說普魯士的海軍總參謀部,這個玩意新鮮啊?從來隻聽說過陸軍總參謀部,現在還有海軍了。

這個部門剛建立也冇多久,剛好趕上與丹麥的戰爭了,正好過去試試水,結果被丹麥爆捶了一頓,就這個實力,彆說打贏英國艦隊,能夠打贏俄羅斯艦隊就算成功好吧。

雖然海軍打輸了,但是普魯士的陸軍冇輸,靠著海軍的佯攻,普軍順利的打穿了第一道防線,幾乎全殲了丹麥兩個旅的守軍。

施泰因梅茨元帥親自領兵,帶頭衝鋒,將丹麥的第八旅也給擊潰,剩餘的殘兵敗將一路逃到了森納堡對麵的碼頭。

普軍取得了完全的勝利,而奧軍則趁勢北上,將整個弗雷德裡西亞要塞包圍,跟丹麥軍隊打起了消耗戰,很快丹麥就耗不起,撤出了要塞。

丹麥戰爭中儘顯頹勢,大部分的丹麥軍隊已經被趕出了荷爾斯泰因與石勒蘇益格。

到了1864年的三月份,丹麥已經徹底退出了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施坦因。

普魯士的報紙稍微炒作了一下這件事情,反正大概意思就是普魯士非常強大,敵人非但不投降,反而向我方發起進攻,不知死活,小小丹麥,可笑可笑。

完全冇多大傷亡好吧……大概吧。

普魯士的傷亡不算太大,但是就這幾次戰役,還跟著隊友劃了不少次水,但傷亡已經是征服東瀛付出的兩倍多了。

普軍的許多軍人也在這場戰爭這中得到了磨鍊,而丹麥的死傷人數則更是驚人,死亡人數高達五萬人。

要知道日德蘭半島上總共的人口也才三百萬多一點,死傷五萬可謂是重大打擊了。

丹麥無力再戰,這個時候莉莉安站了出來。

她說,“你們不要再打了,打仗太傷和氣了,不如坐下來談談吧,英國絕對公平公正好吧。”

普丹奧三國選擇給英國一個麵子,大家一起到英國商量,法國聽說了也跑過來湊湊熱鬨,普魯士首相緹娜,奧地利首相雷納,加上丹麥的首相,法國外交大臣這四個人坐在同一間房間裡火藥味十足。

而莉莉安則一副看熱鬨不嫌事大的樣子,假惺惺的遞給了丹麥一份調解書。

丹麥首相看了後,人都傻了……你tm的也太過分了吧。

丹麥要取消掉陸軍和海軍,國防軍不得超過五萬人。

丹麥的煤礦得給普魯士和奧地免費開采五年,戰爭賠款三千萬英鎊。

放棄對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施坦因的宣稱以及十九世紀以來的所有海外殖民地。

徹底將勢力範圍縮減到日德蘭半島地區,放棄對挪威的宣稱。

這是奧古斯特跟莉莉安py交易得出來的條款,突出的就是一個炸裂。

你彆說丹麥首相蚌埠住了,奧地利首相雷納都蚌埠住了,你這也太離譜了吧哥,我們先不談彆的,三千萬英鎊?丹麥的Gdp都冇有三千萬英鎊,彆說三千萬英鎊,人家連三千萬馬克都掏不出來。

你這是要把丹麥榨乾啊?

緹娜則表示這有什麼,丹麥這麼有錢是吧……

莉莉安則在心裡默默的想,丹麥怎麼可能給得起這麼高的賠款啊,又不是印度。

法國外交大臣聽這條件他的眼睛都瞪大了,臥槽你是懂獅子大開口的,三千萬英鎊,雖然對法國來說不算多吧,換算成法郎也就六千多萬左右。

對於歐洲的一流強國,法國英國奧地利這些國家,他們要掏出這麼多錢問題不大,但是丹麥怎麼想都是掏不出這麼多錢的吧……

更何況還有那麼多條款,隻不過除了丹麥的首相,其他人都保持沉默。

丹麥首相當即表示反對,“這完全不可理喻,這是要亡我丹麥,這不講道理啊!”

大家麵麵相覷,法國和英國代表掩麵而笑,奧地利和普魯士開懷大笑,實力的差距讓丹麥的抗議顯得這麼的蒼白無力。

從一開始會議就被操縱,如果丹麥不可以那就繼續打唄,反正最後亡的不會是在場的任何一個強國。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